雷军不卖掉卓越网,马云,刘强东还能成功么

2024-05-13 03:27

1. 雷军不卖掉卓越网,马云,刘强东还能成功么

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能碰到自己人生中的孙正义,起的个大早也可能赶个晚集,起得早就意味着你要忍受寒冷的清晨,在黎明的黑暗中摸索,特别是早期的雷军马云刘强东这类创业者手里并没有雄厚的资金供他们烧钱,当时的投资人也未必能坚持让你烧掉几十个亿,这一点你必须要看见。


亚马逊今年经过了几次改名,从卓越网到卓越亚马逊,再到亚马逊中国,最后才改成亚马逊,其中的曲折,可谓坎坷。亚马逊的前身卓越网是雷军、陈年等人联合创办的。
  从最开始的网上书店,到综合品类,卓越网是早期中国最成功的电商企业之一,不过04年卓越丢给了亚马逊,雷军等人从中获得了巨额回报。获得了财富自由,以凭借着这笔财富投资了多玩等众多互联网公司。
  那么当年雷军等为什么要卖掉卓越网?
  时间回到2004年8月9号,亚马逊正式签约收购卓越,并购牵连到很多人和事,创始人雷军也卸下了董事长职务。雷军卖掉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雷军的凄凉和感悟可想而知。这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划下一条厚重的破折号。
  当时雷军卸下董事长职务,也推掉了一切采访。因为这次并购牵连到很多人和事,也顾及到身后的大股东金山和联想,雷军没有说话。互联网并购很正常,大多数可创始人一般都跟进了新的公司,谁也不忍心离开一手养大的孩子。卖掉易趣邵亦波还在eBay,卖掉3721周鸿祎还在雅虎,而雷军是卖得最彻底的一个。
  电商持续烧钱,雷军撑不过寒冬
  一个VC曾劝雷军不要放弃,因为网上零售是个长久的生意。零售存在了上千年,软件也才几十年。只要不出大问题,沃尔玛肯定比微软长寿。盖茨400亿成了首富,沃尔顿五个孩子每个200亿,如果老人不分家,足足有1000亿,两个盖茨也算不上首富。
  雷军说,盖茨创业以来不过三十年,可沃尔顿家族已经历了两代人。再看看一路艰辛的亚马逊,创立在1994年,到2002年才开始盈利,那时已经花掉几十亿美金。
  相对于美国,在中国做B2C更难,复杂度是随着规模不断放大的。
  卓越起步的时候,每天处理100张订单感觉很容易。从100单到500单,就发现库房不够,东西也送不出去,所有员工都被赶到库房里做包装。100单到1000单是一个质变,一千到一万又是一个质变。卓越过了一万,但到十万就极其痛苦了。
  资本只想套现,无法跟进
  04年2月,卓越开始其创业以来的第四轮融资。B2C全球盟主亚马逊是意向之一,因其财力和经验都雄厚、对中国也感兴趣。亚马逊在2月和3月来中国两趟,第一次分别拜会卓越和当当,第二次只找了卓越。
  初谈有三种模式。第一,亚马逊持小股,像Google注资百度。第二,亚马逊持大股,像IAC控股E龙。第三,全资收购,像雅虎买3721,eBay收易趣。
  第一种,亚马逊通不过;他们看准了中国市场,一定要强力介入,不留余地。第二种,卓越通不过。双方资本实力太悬殊了,如果亚马逊要增资,再投入1亿美金,金山和联想跟还是不跟?跟不起,那就只能被撵出局。而即使亚马逊不采取更多的动作,金山联想又如何套现退出呢?亚马逊没有再次上市的打算。
  既然迟早要被撵或者套牢,那不如现在就放弃,就是第三种模式,全资并购。
  其实向风险投资(VC)融资也行。金山和联想初始投资1600万,股份大致七三开。后来VC先后投入920万美金,就把金山股份稀释到了50%以下。而卓越要实现稳健盈利,还要再投入至少数千万美金。最终逃不出一个结果:股份被稀释,失去主导权,出局。

雷军不卖掉卓越网,马云,刘强东还能成功么

2. 雷军正式出手,再次冲击高端市场!网友:终于等到了

6月30日,我国 科技 企业大佬雷军正式出手,带着小米集团再次冲击高端市场。只不过这一次不在手机行业,而是笔记本行业。
  
 这次发布的是全新的小米笔记本 Pro X 15,一经发布似乎就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全新小米笔记本 Pro X 15,是一款定位于高端轻薄之王的笔记本。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它的核心配置吧!
  
 小米笔记本 Pro X 15,作为小米笔记本首款Pro X系列产品,最高配备英特尔11代酷睿i7-11370H处理器,10nm制程4核8线程,睿频4.8GHz。
  
 
  
     
 
  
  
 而在内存方面,最高配备32GB双通道LPDDR4X 4266MHz高频内存,功耗更低且频率更高;硬盘方面则最高配备1TB PCIe SSD固态硬盘,并且支持自行更换。
  
 不仅如此,小米笔记本 Pro X 15在散热方面,采用「飓风」散热系统,双风扇双出风设计,配备牛角式双热管,散热弧度更顺畅。全铜材质散热器,确保高效散热。既能保证足够负荷你的高度需求,也能确保机身的散热不被影响。
  
 
  
     
 
  
  
 最后在消费者都十分在意的外观方面,小米笔记本 Pro X 15外壳为时空灰配色,并采用了手机级工艺打造,结合CNC一体精雕工艺、6系航空铝合金和170号精密陶瓷喷砂,整机薄至约17.5mm,重量约1.9kg,具有精致轻盈的手感。

3. 手机装不下小米的野心!为了这个亿万市场,雷军要和马化腾抢生意

   抬头挺胸的雷军,做起了女人的生意!  
     “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变化吗?现在连操作系统都在变,行业远没有得到充分竞争。我相信乔布斯发明了新手机时代,还有很多新的东西会出现。”  
    正如小米CEO雷军所言,怀着“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 科技 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梦想,小米稳中求进,带着一点点实力,一点点运气,成功坐上了手机市场“全球第二”的宝座。 
       天不负,十余年奋力长跑,小米在手机上终于走完了这出“逆袭”之路。 
    然而,卸掉股票软件,终于抬头挺胸的雷军,也没有当一个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的“幸福闲人”。 
     当手机已经装不下幸福的“ 科技 梦”后,雷军一口气,投资了四家美容仪公司。  
    投资界获悉,今年7月19日,以为用户提供清洁、抗初老等家用美容仪器及家庭美护方案为主要业务的美容品牌inFace宣布获得了由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对此,inFace创始人兼CEO肖音表示,这次融资代表inFace正式加入小米生态链,资金将用于新品研发、品牌推广和海外增长等。 
    事实上,小米集团与inFace的渊源早已有之。因2017年的一个巧合,inFace的创始人肖音与小米前设计师肖彦林有过一次深度谈话。随后,一款椭圆形的美容洁面仪登上了小米众筹平台。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随着数款美容产品的走红,抱着试试看态度,向美容仪市场伸出临门一脚的小米,随后又发出了接连进攻。  
    从2017年到2020年,小米又先后投资了卖智能化妆镜的AMIRO、研发生发帽的可思美,还有推出洗脸仪的氧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为止,在小米突击各行各业而形成的生态链条上,关于美容仪的版图已经覆盖洁面、抗衰、紧致、祛痘、净肤、脱毛等众多品类。  
    不过,在这条关于美容仪的赛道之上,坚持一往无前的雷军并不孤独。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家用美容仪企业年度注册增速一直维持在25%以上,而截至今6月30日,我国现有超过97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家用”和“美容仪”。 
     不难看出,随着亿万体量的美容市场的到来,消费者的热情居高不下,有越来越多的“后来者”不断打响这场关于美的“军备竞赛”。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腾讯。  
    天眼查显示,近日,AMIRO品牌关联公司宗匠 科技 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为腾讯产业基金旗下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切入美容仪风口,这意味着,腾讯已然回归医美赛道。 
     无疑,一支小小的美容小电器,正在搅乱巨头们的商业江湖。  
    曾几何时,提起腾讯,雷军不乏羡慕地感慨:腾讯已经成就了一代霸业,马化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霸主。但英雄也有谢幕之时,而那也造就了我们创业的机会。 
     如斯所言,无边界扩张的尽头,强者终会相遇。正如或许那时的他不会想到,将来有一天,在一个新的赛道,会与腾讯狭路相逢。  
        亿万市场之下,一场新的资本 游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资本争先恐后的背后,自然是对蓝海市场飞速增长潜力的洞察。  
    正如小米战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蒋文表示:“未来三五年内,家用美护行业会跑出头部品牌。” 
       (图源:天猫、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约60至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到2021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将接近100亿元,到2026年将突破200亿元。 
    与一再上升的规模走势相反,当前我国家用电子美容仪2020年渗透率不及4%,这意味着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据报告显示,有近6成的年轻女性城市消费者表示曾经至少使用过一种家用美容仪,同时,有93%Z世代会购买各类院线医美产品,30%的Z世代会选择购入美容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相比于需要多次护理的医美,居家即可操作、智能便携的美容小家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捧。  
    况且随着“Z时代”个体化护肤理念的普及,“为悦已者容”已然不分男女。前有“她经济”崛起,后有“他力量”的诞生,一个个“美丽致富”的时代密码正在被书写。 
    然而,从雅萌(YA-MAN)、Refa(黎珐)再到松下等,   目前的大部分美容仪市场正在被国外品牌霸占,国货身影略显微弱。与此同时,关于美容仪标准缺失、产品鱼龙混杂等质疑声也在此起彼伏。  
    据报道,央视联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曾在电商平台上挑选了10款美容仪进行测试,而其中6款被测出镍释放量超标。 
       无独有偶,在黑猫投诉等消费者维权平台上,关于美容仪漏电、化学含量超标、使用导致脸部过敏、产品没有检测报告等消费者投诉比比皆是,行业乱象之下,甚至有人发出呼声:美容仪是智商税!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容仪进入国内市场不到八年,介于医疗器械和小家电之间,许多技术还未形成严格规范和行业标准。 
    “如今的家用美容仪市场颇有当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初期的景象,高端品牌与山寨仿品一起争抢市场蛋糕。但是,家用美容仪与智能手机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它需要更多基于医学临床试验上的技术沉淀,门槛更高。” 
     如斯所言,市场急剧“升温”之下,需要实现更安全、更智能的产品“黑 科技 ”为之保驾护航。  
    无疑,这也正是这场资本 游戏 的通关密码。 
        电商正以万钧之力,撬动行业的边界  
    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鲶鱼效应”:为了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可以放入一条天敌“鲶鱼”,危机四伏之下,沙丁鱼反而活蹦乱跳。 
     这样看来,电子商务就像是那条让人警醒的“鲶鱼”,因为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之下,它正在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撬动各行各业的边界。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野会日渐模糊,最终将消失。” 
    诚如马化腾所言,前有生鲜零售大战一触即发,后有社区团购低价肉搏,还有被急速重启的“打车之争”。 
    数次突围之下,从菜市场、服装店、珠宝店再到美容院,那些原本在人们记忆里鲜活无比的生活场景正在不断地被定义与重构。 
     或许对于这个时代下的创业者而言,比起追逐风口的行动,更重要的是,如何拆分自己的核心优势,主动拆掉思维的墙。  
       正如互联网大潮之下,小米选择成为先行者,从智能手机,电饭煲、再到冰箱,洗衣机,而后又瞄准了美容仪,把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藤蔓,逆风翻盘的岁月里,每一个小小的跨越都十分不易。 
     就美容仪赛道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被低渗透率、强购买力贯穿的巨大消费潜力之下,创新与机遇必然与日俱增。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次,资本把“屠刀”落向了美容行业。但如今的爆火只是起点,不断升级的厮杀之下,未来谁能脱颖而出,还需拭目以待。 
   作者:风清

手机装不下小米的野心!为了这个亿万市场,雷军要和马化腾抢生意

4. 雷军称力争拿下全球手机销量第一,你觉得他能做到吗?

雷军说要力争拿下手机在全球上面的销量第一,小编认为他可以做到,更重要的是他有这样的恒心,而这些米粉也有这样的毅力。还记得2011年8月16日那是小米第一代发行的日子,粉丝们把会场的入口堵得很紧。而那个只能够容纳500人的现场,一下子挤进了800人。为了将现场稳定下来,发布会只能提前开场。在那个78分钟的发布会上,雷军给大家讲述了这个产业,那个时候还有粉丝在下面喊雷布斯。
一腔热血干小米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已经让自己的财富实现了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做到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做到的位置。但是他不快乐,因为他觉得他还没有收获成功。即使他已经是雷军了,但是他没有成为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当时要不要去做小米,其实他犹豫了很久。而这个时间长达半年,但是他脑袋一热还是决定要干小米。
雷军的人生小米1的发布也是他作为创业者真正的起步,那个时候他的人生就出现了一条分界线。他让自己走到了国际舞台也走到了全世界,在通过手机打通商路的同时,他也把这其中的很多利润都给了消费者。那时候的雷军42岁,他在还没有定论的时候就敢去改变,敢创造就说明他非常的优秀。
小米的扩建他把小米手机变成了这个行业中不可多得的存在,10年的时间,小米手机也一直都在壮大。从小米一起步还有红米以及note系列,每一个成员都是雷军的心血。它们身上虽然有屌丝品牌,黑科技以及性价比等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手机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存在。而且小米也普及了智能手机,在加速互联网的同时,它让大家看到中国品牌的优秀,而他也一定会像10年前一样将小米做到更好。

5. 雷军称力争拿下全球手机销量第一,你觉得雷军有做到吗?

雷军再次给自己立下一个flag要拿下全球手机销量的第一,小编认为雷军可以做到,而他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米粉给了他这种底气。之前有人觉得雷军很多想法有些天马行空,觉得他不可能,而且也觉得他不可能把小米做大做强。但是现在小米的出货量已经远超很多手机品牌,而且在销量如此领先的同时,让大家看到了小米的崛起。小米和雷军能够有这样的底气也是米粉对于他们的肯定,雷军自己也表示因为米粉对企业的信任,所以小米才能够做到世界的500强。而且也是因为米粉的信任,所以才能够让小米有这样好的销量。
全球销量第一那么他们对于以后的全球第一也同样有信心,而且在米粉的支持之下,相信他们也能够扬帆起航。同时雷军也分享了一些小米成长过程中的故事,那些故事不为人知,但是却让人觉得心酸有趣。他们在和小米一起成长的同时,很多人都是看着小米一点一点做起来的。小米在发展的这10年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而且这个目标虽然有些远大,但是小米绝对有这样的资本以及可能。
优秀的手机品牌小编认为小米就是一个很优秀的手机品牌,因为好用同时价格也很实惠。对于很多人而言,小米是所有人都能够消费的起的手机品牌。没有太过华丽的词藻去评价它,小编只能说小米绝。有人觉得苹果华为优秀,但是个人有个人的喜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看法。
企业的魅力也就是这些看法,所以才会让大家对小米有不一样的认知。这一路走来,小米经历了许多的跌跌撞撞,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这个企业一直都在改变。这也让大家看到了这个企业的优秀,所以这是这个企业让大家看到的魅力。

雷军称力争拿下全球手机销量第一,你觉得雷军有做到吗?

6. 身家一夜暴涨200亿,互联网造车的狂欢,马云和雷军赚翻了

42岁何小鹏,第二次创业三年就敲钟了。
“前路依旧,更新起点。”8月27日晚,小鹏汽车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公司简称“XPEV”,发行价为15美元/ADS。
本次IPO募集总额约为15亿美元,超出招股书预计的最高值12.71亿美元。超过上月理想汽车IPO时的11亿美元,以及蔚来汽车的10亿美元,远超特斯拉当年的2.26亿美元。
发行价对应的市值为108.2亿美元,超过了理想汽车的97.24亿美元,和蔚来汽车的64亿美元,远超特斯拉当年的17亿美元。就发行规模及融资后市值而言,小鹏汽车IPO是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公司IPO。

或许是因为工程师、产品经理双重身份的细节感知力,让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对于数字颇有执念。
上市这天,正好是他加入小鹏汽车的三周年纪念日(2017年8月27日)。再往前看,2004年何小鹏联合创办UC浏览器,在公司十周年的时候,作价近40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
回头看何小鹏的两次创业,恰恰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决定。正如《创业史》的作者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8月27日小鹏汽车敲钟仪式现场

27岁做浏览器
10年实现财富自由
何小鹏生于1977年,老家在湖北黄石。
1999年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的导师带了几名学生去企业面试。车子最先开到亚信,4个人下车。导师说:“你们想清楚啊。”结果有两个又回车上了。另一个人面试没过。而何小鹏则很幸运,进入了亚信。
他后来回忆起这段故事时说:“人生就是跳下车的一瞬间。”
何小鹏加入亚信的第二年,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段工作经历中,他从开发到售前、售后都做了个遍。但他觉得工资永远不会比上级高,就想跳槽,还给惠普投过简历,但没有得到回复。
27岁的何小鹏,决定放手一搏。
2004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十年。当年他拉着自己的华南理工校友梁捷一起去创业,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出于‘贫下中农’的嫉妒,他回忆时说道。
何小鹏和梁捷创办UC后,做了两个产品,UCMail和UCWeb。后者是我们熟知的UC浏览器,前者虽已销声匿迹,但却让何小鹏遇上一连串的“贵人”。
网易的创始人丁磊,试用了UCMail后,感觉还不错,把这个团队约出来喝酒。就这样,丁磊认识了何小鹏。后来还借了何小鹏一个办公室。

年轻时期的何小鹏(来源:网络)
正是在丁磊借他的这个办公室里,何小鹏遇到了当时还在网易做总编辑的YY语音创始人李学凌。在李学凌的介绍下,他认识了俞永福。
当时,俞永福以联想投资(君联资本前身)副总裁的身份到UC考察,看到何小鹏和梁捷递上来的名片,头衔都是“副总经理”,他很困惑,想了一会才问:“那总经理是谁?”
“他们都说我们总经理没有来,我们回去要跟总经理商量一下,然后两个副总经理跟别人谈完之后,出个门找个地方,然后商量说咱俩对这个事怎么看。”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在创业邦专访时说道。
在刘芹看来,这是一种创始人的大智慧,在做没有经验的事情时,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控制风险。但让他觉得胸怀远大的是,何小鹏愿意邀请一个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做公司的CEO,而这个人就是俞永福。
2006年11月20日,何小鹏和梁捷来到北京,与俞永福在内的联想投资决策委员会做了当面交流。当时UC公司账上已经没有钱了,这次融资决定生死。但很遗憾,何小鹏等来的是俞永福的一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
三人突然陷入沉默,片刻之后何小鹏说的第一句话是:“永福,你愿不愿意,加入我们一起干?”俞永福不加思索的回答:“好,我们一起干!”当晚,俞永福就打电话给雷军,希望雷军能以个人的名义投资。
后来雷军说:你去UC,我就投。

UC时期的何小鹏(来源:网络)
就这样,俞永福辞去了联想投资副总裁的职位,加入了UC这个当时账上没有一毛钱的公司。2006年,雷军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给UC投了400万元。次年,晨兴资本和联创策源又投了1000万美元。
2014年6月,UC优视以近40亿美元整体并入阿里巴巴,创下当时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整合记录。而何小鹏先后担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
37岁的何小鹏,一夜暴富。
正当大家都以为这样一位实现财富自由的创业者,要功成身退享受豪宅、豪车、游艇的退休生活时,不惑之年的他,做出一个连雷军都不敢下的决定——造车。

40岁闯入造车炼狱
第一次创业,何小鹏经历了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红利期。
从2009年的3G时代,到2014年的4G时代,短短5年内激活了数亿的智能手机用户。2012年UC浏览器在安卓平台的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成为安卓平台上全球首个用户过亿的第三方浏览器。
第二次创业,他站在了汽车智能化转型的风口上。
2014年6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该公司将采取“开源模式”,对外开放涉及超级充电桩、电池等技术的300余项专利。同年12月,马斯克坐着他的私人飞机来北京向中国用户交付首批特斯拉。

特斯拉汽车公司CEO伊隆·马斯克(图片来自Yahoo)
何小鹏曾回忆道:“我开特斯拉时有一个很强烈的感知,世界要变,汽车行业存在变革的时间机会窗口。”
那年,马斯克正好来访问阿里巴巴,何小鹏抓住机会就问他开源模式怎么用。马斯克说:“你可以拿去用,但是怎么用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2014年的一天,何小鹏向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拨了个电话,希望她和符绩勋过来看看自己的新项目,“嘿,我做了一辆汽车,孵化了一个项目,希望你们能够过来看一看。”电话那头的何小鹏说道。
这是何小鹏与夏珩、何涛一起做的智能汽车项目,也就是小鹏汽车的前身。夏珩和何涛两位都是清华毕业、曾供职于广汽,主要负责项目实施。当时在阿里巴巴的何小鹏作为天使投资人,并没有全职投入造车。
“智能汽车是一个全新的行业,未知挑战巨大,需要超一流的创业者才可能提高一丁点的成功概率,小鹏如果不all in,哪怕估值再便宜我们都不投。”刘芹在采访中向创业邦回忆道。

何涛、何小鹏、夏珩(从左至右)
在决定创业造车前,有两个人劝过他。
劝他三思的人是雷军。雷军告诉他,与互联网创业不同,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需要有思想准备打六年的地基,同时需要足够的资金,吸引智能汽车市场中最棒的人才,这样才有可能成事。
劝他去造车的人是符绩勋。有几个月的时间,符绩勋不断地问何小鹏:“你准备好全职去做电动汽车了吗?如果你准备好了,我就会投资。”
2017年的春节后的一天,符绩勋打电话给何小鹏说:“你真的应该去做这个项目。”电话那头的何小鹏好像被打动了,而那时他的第二个孩子刚刚出生。
何小鹏自己曾回忆道:“我突然有种冲击感,就是将来孩子问我,爸爸是干什么的?我希望能有一些故事讲给他听,能让他将来觉得这个爸爸挺酷的。”
2017年8月,他正式提出了从阿里巴巴离职,全职在小鹏汽车工作。当时,包括阿里巴巴CEO张勇在内,有很多人都问他同样一个问题——“你想清楚了吗?”

小鹏P7(来源:小鹏汽车)
在回忆何小鹏决定从阿里离职、创业造车时,晨兴资本刘芹在采访中告诉创业邦:“他的勇气和单纯让我很受感染。”
“在聊这个事情时,我能感觉到他不是为钱,因为他已经在UC上得到了回报,而是想创造一个让自己此生无悔的机会,创造一个巨大的、有创造力、影响力的事业,这个动机显得特别单纯而且宝贵,他就想干成一件大事。”
IDG资本合伙人杨飞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当时小鹏创办UC,已然验证了其从0到1和从1到N的操盘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加入阿里这样的大平台后,小鹏还能拥有再创业的热情和甘于吃苦的韧性,这实属不易。”
后来回忆时,何小鹏还开玩笑说:“符绩勋是个坏人,他把我拉下水了。”

面对三座大山
小鹏展翅的时候到了吗?
小鹏汽车IPO后,何小鹏持有公司27.8%的股份。按照发行价对应的市值108亿美元计算,何小鹏持股对应身家30亿美元,折合约人民币206亿元。
上市对于小鹏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GGV纪源资本的《创业内幕》访谈节目中,何小鹏总结过对汽车行业的思考:在汽车行业我们可以看到“三高”:花钱额度高、人员数量多、技术密集。
首先,资金的高山。
“造车需要大钱,没有20至30亿美金打底,是不可能的。”在采访中符绩勋向创业邦表示,新造车企业想要走到一个稳当的阶段,并且支持公司后续的发展,没有达到这个量级的股权融资,是完全做不到。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创立至今小鹏汽车已完成10轮融资,累计获得超180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1亿元;紧接着在8月,小鹏汽车完成了自己的C+轮融资,融资规模达9亿美元。
换言之,小鹏汽车在IPO前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将超过70亿元人民币,何况还有多达超过10亿美元的IPO募资额。
但小鹏汽车也曾经历过困难的时刻。
2018年9月,蔚来成功赴美上市。但2019年的电池召回、自燃等主动事件的发生,致使其股价跌破了发行价,对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在采访中符绩勋还回忆,“当时整体汽车市场也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大家都在质疑造车新势力到底行不行,小鹏汽车肯定也受到了影响。”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创始人的融资能力。
与李斌创办蔚来汽车、李想创办理想汽车一样,何小鹏也自掏腰包投资了小鹏汽车。所以经历如此多轮融资之后,何小鹏依旧持有31.6%的股权。在蔚来IPO的时候,?李斌持股17.2%,理想IPO时,李想持股25.1%。

小鹏汽车IPO前的股东持股比例(制图:创业邦)
除了创始人的钱包厚,投资人的背书也极为重要。
蔚来汽车IPO时,腾讯是其第二大股东。理想汽车IPO时,美团王兴是其第二大股东。这次小鹏汽车IPO,阿里巴巴是其第二大股东。中国互联网三巨头ATM,在造车新势力三家上市公司中,齐聚一堂。
在小鹏汽车的股东名单中,不仅有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坐镇,还有IDG资本、晨兴资本、GGV纪源资本、红杉中国、光速中国等数十家明星投资机构加持。其中IDG资本作为最大财务投资方,持股达到6.2%,仅次于阿里。

小鹏汽车IPO前的近5轮融资(来源:睿兽分析)
其次,是人才高山。
在符绩勋看来,何小鹏身上有着连续创业者的光环。这种光环不仅能够帮他吸引投资人、粉丝、人才。“何小鹏身边还有很多人才,这些人都供职于特斯拉、高通和小米等公司。这些人都加入了何小鹏的团队,顾宏地只是其中之一。”
顾宏地曾是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2018年加入小鹏汽车任副董事长兼总裁。业内曾盛传一个段子:以前在摩根大通,顾宏地坐飞机都坐头等舱,现在只坐经济舱。住酒店也从五星级酒店换到了经济型酒店。
在小鹏汽车的高管名单中,既有互联网公司背景,也有传统车企出身的人才。比如小鹏汽车两位联合创始人夏珩、何涛,他们都曾供职于广汽新能源;小鹏汽车CHO廖清红,曾供职于360、华为。
但要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融合在一起,不是一件易事。
“前期在文化背景,理念上都是会产生碰撞的。何小鹏偶尔也会跟我吐槽,但是他也提到说,有些碰撞你必须让它发生,因为只有碰撞,才能够相互理解,摸索出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办法。”符绩勋在采访中告诉创业邦。
另外,企业的愿景也是吸引人才的关键。
在招股书的第一页,小鹏汽车写下公司使命(Mission):“利用技术和数据驱动转型智能电动汽车,塑造未来的移动出行体验”。
这样的承诺在招股书中也有体现,截止2020年6月30日,小鹏汽车的员工数量为3676人,其中42.7%为研发人员,共计1569人。对比理想汽车招股书,研发人员占比38.2%,共计1005人。
另外,在小鹏汽车的研发人员的构成中,其中的66%、17%和17%的员工分别专注于汽车设计与工程、自动驾驶和智能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研发人员数量接近270人,放在整个国产车企中这都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如果不是创始人对自己的创新意识有充分的认知,他很难花那么大的代价在市场上到处找人才。”刘芹总结道。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也表示,“何小鹏是一个真诚执着的产品人。他会思考新能源车这个产业将怎么发展,造车以外还有什么是可以做的,对产业的规划考虑得更长远。”

小鹏汽车员工比例(来源:小鹏汽车招股书)
最后,是技术高山。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18年研发费用10.5亿元,2019年研发费用20.7亿元,2020年上半年研发费用6.3亿元。参考7月底刚上市的理想汽车,根据招股书,理想汽车2018、2019年的研发费用共计19.62亿元,远低于小鹏汽车。
但上市后,小鹏依旧需要看清赛道上前方的选手。在研发投入上,特斯拉这个数字在2019年时约为93亿,比亚迪研发则达到84.2亿的规模。
“首先在产品上不能输给特斯拉,要拿出真正世界级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要在技术研发上长期投入。”
晨兴资本刘芹认为,在整个产品、技术上没有短板的情况下,小鹏汽车在内的新造车势力最大的优势是本土化。“怎么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国人的驾驶习惯,适应中国人的驾驶环境,这些都是国内车企的优势。”
符绩勋也有类似的观点,“未来五到十年,我看到的是一个智能车市场。一方面是动力系统的智能化,包括无人驾驶、辅助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另一方面是交互系统的智能化,开车端和乘客端的用户交互体验,比如语音交互。”
但他也道出了小鹏汽车需要向前辈学习的地方。“我也希望小鹏汽车在品牌定位和用户心智上能够做得更好、做得更强。”

小鹏G3第一万辆下线仪式(来源:小鹏汽车)
在小鹏汽车招股书中,也认识到了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对于研发的不确定性、自动驾驶的不确定性、在工业上的竞争力等等。但小鹏汽车28次使到了in-house(自主研发)这个词,足以可见其自研的决心和信心。
正如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所说:“制造是造车不可规避的一个点。智能造车真正要把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升级的想法落在产品上,技术自主化和生产自主化就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写在最后
“其实今天回头看,我觉得当时还是低估了整个智能汽车的价值,最大的遗憾就是投的太少了,应该再多投些。这也说明那些企业者比我们更有远见的看到行业的机会。”刘芹在采访中向创业邦表示。
不久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三人罕见同框。这三位,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明星创业者,如今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造车新势力”上市公司。

截止8月26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股价涨28.25%,报收23.38美元/股,市值达197亿美元。蔚来汽车股价上涨14.57%,报收20.44美元/股,市值达到242.10亿美元。两家公司股价和市值均创上市以来新高。
但面对4千亿美金市值的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们,仍有无数场硬仗要打。
几天前,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在微信上评论写道:“最终电动车将颠覆燃油车,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中国造车新势力,将亮瞎那些不相信的人的眼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为什么提到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家想到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雷军啊?

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
2012年12月,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雷军曾任两届海淀区政协委员,2012年当选北京市人大代表,[1] 2013年2月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3年10月,全国工商联60华诞之际,《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报道活动,彰显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民族成就与国家贡献,雷军获“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
2013年12月12号,再次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及“十大财智领袖人物”。
2014年2月,小米创始人雷军首次以280亿元财富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跃居大中华区第57名,全球排名第339位。
2014年12月4日上午,《福布斯》杂志网站宣布,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当选《福布斯》亚洲版2014年度商业人物。
2014年12月,雷军1亿元投资YOU+国际青年公寓的消息在各个渠道疯狂传播,引发了小米要进军房地产的猜测。但随即顺为基金CEO许达来明确回应顺为基金投资YOU+完全是出于财务角度,与小米无关。
2015年2月,入选“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活动获奖名单。

不得不说,小米用一种无可匹敌的性价比把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搅浑了、而不管最后是会赢了,得益的只能是我们消费者。毕竟多少手机因为小米不得不降价。

为什么提到移动互联网创业,大家想到的代表人物之一有雷军啊?

8. 雷军为什么成功?

雷军是真的很勤勉。

他一生都像是在跟时间赛跑。大学两年修完别人四年才学完的课程。创办小米之后,他何止996,几乎每天都在工作,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5个小时,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他就在工作。

雷军从来不谈996是福报,但是他很清楚,他能有今天,全靠勤奋。一般人可能做到阶段性勤奋。考大学勤奋一下,考研勤奋一下,项目上线勤奋一下,创业初期勤奋一下。雷军却是360度无死角,日日如此勤奋。

雷军能成功的关键是终身成长

其实有了前两点,性格魅力跟勤奋,并不能一定保证成功。拥有这两样的创业者如过江之鲫,为什么是雷军?为什么他就能成事?

这大概要跟他进入武汉大学时听的演讲有关。雷军后来回母校演讲,又提到了这段话:大学教给学生最重要的,并非知识,而是学习能力。只要拥有了学习能力,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

这段话给了大一的雷军极大的震撼。这就是终身学习的思想:即你现在会什么,目标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最终一定达成你想要的目标。

所以雷军曾经历了许多失败,许多挫折,但他从来没有被打倒过。盘古失败了,他就反省,从程序员进化成产品经理,职业经理人。创办小米前他从来没做过硬件,全靠团队一点一点摸索。

纵观雷军的成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非常有借鉴意义。他靠着勤勉、虚心、以及不断地修炼,最终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比起“年轻人怕压力就白活了”,显然雷军的成功对后浪们更有激励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