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5-11 15:58

1. 我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体现在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中,也体现在中外社会治理水平的强烈对比中,是理论层面的精辟概括,更是实践层面的生动注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我国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对话协商协调,建立全球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各国的共同的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推动世界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扩展资料:
坚持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人类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资源和能源都是有限的宝贵的,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坚持绿色低碳,我们应该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怎样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个主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思考。 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需要明确时代演变的方向。一方面,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呼声和力量在增长,人类相互依存在上升,国际力量对比趋于均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不断滋长,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有增无减。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越是在大变革的时代,越是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世界,越要高扬正能量的旗帜,越要积极引导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避免陷入各种各样的“陷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符合各国人民愿望和根本利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前所未有,世界越来越变成一个鸡犬相闻、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内心的期盼。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心愿和胸怀,道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得到各国领导人广泛热烈响应。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_合国日内瓦总部再度系统阐述中国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设想,成为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上升的背景下指引国际社会前进方向的一盏明灯,成为当今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频繁引用、广为赞誉的一个热词。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推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已经成为我国对当今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依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来源:《共产党员·下》2017年第11期

怎样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对话协商协调,建立全球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的统一战线,为各国人民撑起安全伞,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
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各国的共同的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推动世界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



扩展资料:
坚持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人类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资源和能源都是有限的宝贵的,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坚持绿色低碳,我们应该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命运共同体,
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
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
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
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
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的论文

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国际社会发生的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事件,使相互依存现象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
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
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
提出背景: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7. 试析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主要方法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主题。在这一大背景下,超越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思维,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我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建”这个问题提出的具体方案。
二、将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作为优先方向,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周边经济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减少摩擦和冲突,增加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减少对我国战略资源的牵扯和消耗,使我国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拓展延伸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首要前提。
三、将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作为重点任务,关键是加强“一带一路”的机制建设和规则构建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作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要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破沿线发展瓶颈;要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新动力;要推动开放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四、将构建公正合理的规则体系作为制度保障,核心抓手是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效运转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制度基础。着眼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应按照构建包容联动的世界发展治理格局、开放合作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安全高效的国际金融和市场治理格局的要求,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制度和规则保障。

扩展资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世界形势作出清晰的判断。面对霸权主义、零和思维对国际格局的长期负面影响,面对世界前途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唯有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价值观念差异、文明之间隔阂、社会制度矛盾,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大潮,
需要世界各国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共同努力,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全球发展的成果和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试析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能做什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责任。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作为当代青年更是应当关注民族命运、国家命运和地球命运,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贡献青春!
树立远大理想,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热爱伟大祖国,让爱国主义的情怀在心中飘扬!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新时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干部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人类命运共同体介绍:
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