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2024-05-11 18:10

1. 外交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很多。
1,刚建国时与苏联的建交,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
2,中美建交
3、中日建交,这个其实无所谓了,日本是美国小弟,美国怎么整,日本就怎么整。
4、求同存异
5、港澳回归

外交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2. 2o15年中国十大外交事件

  有了红场的前例,美国自然也不会待见中国胜利日阅兵,日本更指责中国阅兵是炫耀武力。但中国阅兵仍盛大召开,“阅兵蓝”如期兑现。国共老兵,天安门前更收获了举国的特殊礼敬。这其实也是在凝聚爱国共识,每一个抗战者,都是爱国者,他们的功劳,都不容抹杀。这同时更是对日本政客的一次有力回击,展现了中国人不容历史重演的决心和实力。铁流滚滚,军威雄壮,更为随后历史性军改奠定了基础。

  成就三:欧洲竞相向中国示好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曾响彻“打倒列强”的口号。列强中,除美国和日本,其他都是欧洲大国。但今年秋天,这些欧洲列强对中国显得格外客气。一把手对英国进行了超级国事访问,激动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当即宣布,要当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随后,荷兰国王、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纷纷到访中国,一时间,中国和欧洲的交往,真可谓是“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以至于有酸溜溜的西方媒体批评这些欧洲领导人是在集体“谄媚中国”。

  想想历史,看看现实,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欧洲各国对中国的喜爱,自然看中的是中国渐鼓的钱袋。当年将中国带入屈辱历史的英国,现在就还指望中国来投资修铁路;欧洲各国还很焦虑,因为他们彼此间还有竞争,毕竟订单就那么多,中国和英国交好,德国法国就有些发慌。但对中国来说,时时让这些国家感受到一点压力和紧张感,其实最有利于中国外交。这种西方对中国的“格外”友好态度,也算是一百多年来未见之变局。

  成就四:人民币加入SDR

  相比亚投行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人民币加入SDR多少有些水到渠成、波澜不惊。但背后的意义更不容小觑,这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成为金融大国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步。按照IMF的决议,现在作为SDR的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五种: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其中人民币的比重一举超过了日元和英镑。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民币加入SDR,类同于中国经济加入WTO。简而言之,中国经济更深层次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币信用得到充分认可;当然,这也是一种压力,倒逼中国进行深层次的经济和金融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经济也大有裨益。

  未来,中国人在全世界用人民币畅通无阻,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为什么能这么顺利?既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世界需要中国有关,也同中国主动的外交布局有关。美国、日本一反常态没有杯葛,欧盟更主动大幅让出自己的份额。有为方有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 哪一重大事件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请简要说明理由.

很多重大外交事件都算是里程碑式事件,例如建国三大外交方针确立,中苏建交,中法建交,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尼克松访华,对外开放政策确立,一国两制政策确立,收回香港,加入WTO,获得08奥运会主办权等等~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算是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使得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二次腾飞。加入WTO后,中国真正的与国际接轨,让世界各国走进中国,中国的经济真正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具体的意义影响,百科一下都有

哪一重大事件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历史上中国有哪些对外交往事件


秦汉时期:
(1)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2)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它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隋唐时期:
(1)玄奘西行:贞观二年,玄奘开始了西行之路,一路艰难探险,经历多个国家,最终到达印度学习佛法经典并回国传授。
(2)鉴真东渡:僧人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
明清时期:
(1)郑和下西洋:明朝人郑和率领两百多艘船、2.7万多人从南京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礼尚往来。
(2)华侨开发南洋:华侨对南洋的贡献是传播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

5. 从这几年的外交事件看 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在你心中,祖国是强大还是软弱?
  说强大的,看到的是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永远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不是浪得虚名!
  说软弱的,肯定是拿中国的外交来举例子。被吐槽称“抗议部”的外交部,成了很多人随时开喷的最佳对象。然而,中国的外交,真的软弱吗?如果外交=外交发言,那笔者要说,中国的外交,算不上强硬。如果外交=对外行为,那笔者要说中国的外交,强硬的很!

  很多人对中国的外交不满,其实是基于一种心理:把外交当成个人生活,嗓门大就是强硬,喊打喊杀就是大哥。然而外交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和艺术。中国的外交言辞不会喊打喊杀,中国的外交行为则在不断强硬。
  下面几个案例,就是中国外交强硬的代表!
  一,也门撤侨的强硬大国!
  网上曾有两个小女孩,红遍朋友圈:

  一样的年纪,一样在战乱地区,不一样的人生境遇。她们一个面对相机以为是枪,习惯性地举手“投降”,另一个在海军的护送下离开危险的也门,平安回家。
  也门撤侨,让中国人再一次感受到,一个强大祖国的意义。
  2015年,也门紧张局势持续升级,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10多个国家已经关闭使馆,要求本国公民撤离也门。
  然而,强大的美帝,是这样说的:
  美国在4月6日承认,无法帮助在也门的公民离境。由于也门机场关闭,美国希望在也门的公民从海上乘坐外国船只离境。

  而我们的祖国,是这样做的:
  2015年3月29日,一艘中国海军护卫舰停靠也门港口亚丁,撤离中国公民。3月30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潍坊舰载着449名中国公民平安撤离也门西部荷台达港。至此,需要撤出的571名中国公民已全部安全撤离也门。

  而当时,我们的巴铁兄弟,无力撤侨,所以:

  4月2日,在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中国海军临沂舰的舰员抱着一名外籍儿童走下舷梯。当地时间2日晚7时15分,225名从也门撤离的外国公民搭乘中国海军临沂舰平安抵达吉布提港。

  其中,帮助巴基斯坦撤侨176人。
  撤离行动结束后,巴基斯坦驻也门使馆的大使给中国大使打电话表示,感谢中方的救助行动。很多撤离的巴基斯坦公民手里挥舞的是五星红旗。“巴基斯坦大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能听得出他哭了,”田琦说,“这证明了,我们这一次的撤离行动取得了好的效果。”

  看着这些外国人挥舞着五星红旗,感觉大爽。
  但是,在撤侨中,我们也有做的不到的地方,例如:

  在也门亚丁港,海军特战队员进行警戒,标牌上写有“Chines Navy Security Area. Keep Clear!”字样英文,翻译成汉语大意是“这里是中国海军所设安全区,闲人回避!”。
  于是,这招致了一定的批评:
  《北大商业评论》首席编辑鲍迪克在微博炮轰中国在也门撤侨行动中的表现,原文如下:【中国撤侨:片面依靠硬实力下的粗暴自私】最近几次撤侨,中国的大国沙文主义表现引起国际上的恶劣反应:
  1,将当地汽车全部强租,并霸占机场跑道,只许起降本国飞机,不管他人死活;
  2,通过外交施压,将邻国宾馆征订一空;
  3,勾结邻国边防警察,只放中国人,无视警察殴打其他企图越境和攀登撤侨客轮者。
 
果然群众的眼睛才是雪亮的。看着中国海军特种兵,拿着小口径步枪,大口径喇叭,就可以控制万里之外,其它国家的港口。感觉,这样的暴力大国主义,还是蛮爽的!
  出门在外,背后有个这样的流氓祖国,心里才踏实!

从这几年的外交事件看 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6. 请举例出我国建国以来重大外交事件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吧,我按照教材为你归纳如下,望采纳。
1、中苏建交和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结盟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远东地区的和平,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增进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会议标志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5、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了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6、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与日本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
7、中国成为在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中正义的象征

1967-1976年中国援建的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建成、1963年起中国向非洲派遣援医疗队。
8、新世纪第一年外交四大喜事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于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保证本地区的发展稳定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会议通过《上海共识》。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7. 中国如何报道外交突发事件?在报道外交突发事件中是如何塑造国家形象的?

  全国政协委员陈昊苏认为,现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来势汹汹的敌意,我们的应对有时还不尽如人意。因此他提出,我们要加强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推动和平发展。他进而建议,建立统一的公共外交领导机构,加强对我国公共外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为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开辟更大的参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应在外交经费预算中按一定比例划出款项,专门用于公共外交。可以考虑将公共外交教育纳入公民教育体系,培养全民的公共外交意识。

  陈委员长期担任对外友协的领导工作,他的看法无疑很符合客观事实,有的放矢,一语中的。面对突发事件和来势汹汹的敌意,我们确实显得比较被动,而这又与平时外宣工作的状况相关。按照赵启正委员的说法,人有人缘,国有国缘,有时候我们的国缘有点问题。

  据人民网报道,前不久,应英国BBC的要求,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民意研究计划中心和全球舆论调查公司共同举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里,全球民众对中国的影响力的看法变得更负面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持正面评价者的比例下降了6个百分点,降至39%;持负面评价者的比例为40%,上升了7个百分点。而在上次民调中,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有16个国家的受访者大都对中国持正面看法,只有5个国家的受访者对中国作出负面评价。现在,对中国持正面和负面评价的国家分别都是10个。全球舆论调查公司总裁道洛·米勒说:“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需要学习如何在全球赢得人心”。

  老实说,看了这个调查结果,心里不免有些郁闷。想想去年,中国大喜大悲之年,我们以自己的眼泪和欢笑赢得地球村居民的同情、援手和赞扬,怎么反而会造成对中国影响力的看法变得更负面,持正面评价者的比例下降多多的结局?当然,这样的调查未必完全科学、准确,我们未必把调查的结果看得太严重,不过也决不该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倘若能从这些数据中,认真反思我们自己外交、外宣工作的成败得失,或许不无裨益。当我们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时候,读读这样的调查报告,应该有被猛击一掌、振聋发聩的感觉。

  “中国需要学习如何在全球赢得人心”,此话值得深思,而要在全球赢得人心,陈昊苏委员倡导的“大力加强公共外交”尤显重要。所谓公共外交,就是指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国际交往形式。因此,这就需要更多的机构和民众共同学习外交,共同参与国际交往,担当“民间外交大使”,“业余外宣工作者”,人人为改善自己国家的国际形象、改善中国的“国缘”尽力而为。有识之士指出,平心而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中国在很多方面并不比西方差,但是中国的官僚主义害死人,好的、正面的、有价值的事情,一经官僚主义,就变了味道,这是中国需要深刻反省的。官僚主义式的施教语言是没有听众的。尽管中国一些推广计划的初衷非常好,但是操作过程中出了问题,原因就是政府官僚主义惹的祸。这不仅达不到改善国际形象,提升软实力的效果,反而会成为负面因素。这方面,需要反思检讨的问题还少吗?

  祈盼陈昊苏委员的呼吁及早得到回应,他的建议能最大程度地得到落实,使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和来势汹汹的敌意时,公共外交得心应手,对外宣传应付裕如,把握主动权,塑造起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国如何报道外交突发事件?在报道外交突发事件中是如何塑造国家形象的?

8. 哪位好心人帮我概述一下最几年外交上的大事件。。。

  就最近十年吧。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1996年形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15日,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次日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4月11日中美撞机事件发生。美国一架EP-3型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以东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撞击中国歼八飞机,造成中方机毁人亡的惨剧。事后美国飞机未经中方允许,擅自侵入中国领土,迫降在中国海南岛陵水机场。这件事情引起了中美关系的轩然大波。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这是奥运会这场世界性体育盛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圆了我国的百年奥运梦想,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进步的肯定。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中国从1986年7月提出复关申请,经历了历时15年的入世谈判。中国入世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2002年4月11日—14日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年会在海南省举办。此后,博鳌亚洲论坛逐渐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成为亚洲区域合作的重要对话平台。

  2002年12月3日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003年8月27日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召开。由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有助于维持朝鲜的稳定局面,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总体态势。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许。

  2005年4月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胡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主席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

  2006年11月3—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非洲4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推动南南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问题进行平等磋商,达成广泛共识。峰会闭幕前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以政治文件的形式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次峰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非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6年11月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上,中方候选人、原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香港特区前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这是中国首次提名竞选并成功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最高领导职位,体现了中国多边外交成就,也是一国两制的重要成果。

  2007年4月11日—13日温总理应邀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被称为“融冰之旅”。期间,温总理会见了明仁天皇,与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会谈,发表《中日联合新闻公报》。双方明确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框架和重点合作领域,制定了加强两国各领域合作的一系列措施。

  2007年8月23日,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成立。在此前后还颁布了新版《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新指南明示了领事保护的职责,增加了出国前后的提醒,扩充了常见的问题,在最后还增加了中国驻外使馆的联系电话及有关部委的网站。

  2008年5月6—10日胡主席应邀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国际舆论称之为“暖春之旅”。中日两国政府达成了多项共识,签署了《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发展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是继江主席1998年访问日本10年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日本进行的国事访问,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80多国政要来华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他们当中包括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理普京、法国总统萨科齐等联合国安理会“五常”领导人。这次“奥运外交”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促进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交往,成为2008年中国外交的亮点之一。

  2008年10月24—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亚洲16国、欧洲27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东盟秘书长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富有成果,发表了《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和《主席声明》等三个成果文件,还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项合作倡议。这次会议的丰硕成果必将对亚欧会议合作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08年11月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经济外交。胡主席应邀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协调对话,改革完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联合应对挑战,遏制危机蔓延,刺激经济增长,维护了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关切,得到各方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

  2008年12月中国政府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体现了中国政府执政为民、坚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决心。

  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胡主席于 2011 年 1 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2010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总共 184 天)——2010 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 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 2010 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2010 年 11 月 12 日至 11 月 27 日——第 16 届亚运会将于 广州进行。